目前,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面对今年毕业生数量的骤然增加、培养的同质化和整个社会的需求状况,2007届毕业生的供需数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往年相比呈现了一系列变化。
用人单位招聘普遍提前 去年9月份以后就有用人单位陆续到高校招聘毕业生。最早到河北工程大学的是诸如铁路工程局和大型煤炭行业的一些用人单位,并陆续和毕业生签订了就业意向协议和正式协议。
为适应就业市场的新变化,一些高校也顾不得教育部有关毕业生 11月20日之后方可进入就业市场的规定,提前召开了校内招聘会。去年11月19号,在郑州某会展中心举行的招聘会上,3万多毕业生涌入,挤坏了入口处的玻璃大门和电梯。进入去年12月不少就业协议签订,如石家庄铁道学院的交通院校主体专业毕业生就基本签订了。如何在涌动的招聘热潮中维护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学生培养质量是当前的一个新课题。
供需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从近期社会毕业生就业市场和河北工程大学等部分高校就业洽谈会上了解到,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首先,专业需求上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的专业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很多用人单位针对不同的高校,分专业、类别招聘其强势专业,其需求主要集中在高校特色明显的主体强势专业,如河北工程大学的矿业类、土木类和水电类等,而对其它计算机类、信息类、经济类、社科类需求较少。
其次,学历层次上的区分更为明朗,本科以上毕业生较受欢迎,而独立学院、专接本和专科毕业生就业进一步严峻。很多大型用人单位对各类别毕业生待遇层次明显。一些用人单位已经开始不招收专科毕业生,这给专科毕业生的培养和就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工程技术类院校的女毕业生就业更为困难,少有问津。
艰苦行业紧缺专业缓解 大型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优惠政策可作为人才需求的晴雨表。近几年一些艰苦行业的急需专业出现断层,供不应求的问题严重。为了招聘到急需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不断提高待遇,优惠条件呈一路上升的趋势,如河北工程大学的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安家费2006年最高达到5万元。
人才短缺也促进用人单位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引进、自身培养、联合培养、送出去培养、在职培养等方式解决了一些紧缺技术人才问题,同时高校主动适应市场扩大了相关专业的培养,使人才短缺得到了一些缓解。这表现在2007年毕业生招聘过程中,多数用人单位未再采用进一步提高待遇的方式来吸引毕业生,像潞安矿业集团公司、淮南矿业集团等国家特大型企业取消了矿业类主体专业可带女朋友的优惠条件,同时各种优惠待遇不只看学历了,而是按不同专业进行不同层次的区分,更加细化了引进政策。从用人单位优惠政策变化的情况,可以反映出一些艰苦行业多年来紧缺的主体专业毕业生需求有所缓解,但在短时期内仍然供不应求。
育人更加讲求市场出击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国家本科教学评估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就业率的要求,为了生存和发展,各高校对市场的反馈和适应市场的主动性加强了。各院校不断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对用人单位意见的反馈,主动适应毕业生就业市场,改革教学计划和培养方式,以满足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河北工程大学为了增强毕业生适应市场的能力,根据历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学校定位和毕业生分布等,加强了毕业生培养的针对性。如该校对优势专业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本科专业在宽口径、厚基础的前提下改变培养方式,主动适应用人单位技术应用的情况,在前两年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的情况下,根据市场变化,在高年级开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道路桥梁、岩土工程、矿山机电、工程机械、水利机械、机电一体化、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等若干个专业方向,并根据用人单位需求不断调整培养的侧重点。在有限的培养期内,有针对性地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长线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变四年课程设置为三年集中完成理论学习,最后一年到IT软、硬件科技园及跨国或大公司实习,增强毕业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以缩短毕业生就业后的见习期,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毕业生求职更加务实 面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严峻就业形势,毕业生求职的期望值也在进一步和市场接轨。毕业生在高校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学历、专业特色和综合素质更加有针对性地求职,求职目的性进一步增强,也更加务实。如往年毕业生过分追求高待遇、大城市和大企业的毕业生大为减少,而响应国家号召参加西部计划、选调到基层、到民营、到人才短缺的艰苦行业和单位的逐年增多。毕业生逐步转变为务实,追求与自身条件相适应,有利于自己未来发展的岗位。
总的来看,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作用体现越来越充分,无论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都在主动适应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