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首页 >> 产品中心 >> 气流干燥机 >> 气流干燥机 原药干燥用三合一干燥机 氮气气流干燥闭路循环干燥机  
 气流干燥机 原药干燥用三合一干燥机 氮气气流干燥闭路循环干燥机
关键词:热敏性物料干燥  三合一氮气气流干燥  干燥机溶剂回收  干燥时间短
产品名称: 气流干燥机 原药干燥用三合一干燥机 氮气气流干燥闭路循环干燥机
产品编号: LK-gzj-2021
产品商标: 六科
产品规格: LK-gz-2030
参考价格: 面议
更新日期: 2022/1/25 11:45:49
被阅次数: 432次
 

公司名称:六科环保科技石家庄有限公司
会员级别:免费会员

详细说明  
含溶物料闭路干燥设备说明
化工、制药、合成等行业物料干燥工段普遍存在物料干燥时间长、速率慢、
效率低的现象,而且往往排放出大量含有机溶剂尾气,在热敏性物料气流干燥过
程中尤为明显。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及环保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该工段的生产矛
盾日益突出。给企业的环保治理造成很大的压力,是大部分企业的生产“堵点”。
石家庄六科环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闭路循环干燥系统,通过合理的尾
气回收配比工艺,可以将干燥机排出含溶气体浓度降低 95-99%后,实现闭路高
效循环回用。高能效的去除尾气溶剂,既降低了产品能耗,又大幅提高了干燥机
工作效率,是理想的节能提效手段。
在湿物料挥发分为有机溶剂时,闭路循环干燥机采用氮气作为干燥介质。可
控制氮气温度使其拥有较强的载湿能力。它们在闭路循环干操系统中反复经历载
湿和去湿的过程,直至将湿物料干操。
在闭路循环干燥过程中,蒸发出来的挥发物需要被连续、高效的去除。去除
溶剂的干燥氮气重回干燥机循环使用,从而实现闭路循环。若溶剂不能够被高效
去除,将严重影响循环氮气二次干燥效果,导致物料干燥时间延长,甚至因残溶
超标导致干燥失败。在热敏性物料低温气流干燥过程中尤为明显,是干燥生产的
主要瓶颈。
目前,我司已有多套装置投入到干燥生产运行中,设备使用情况良好,经济
和环保效益显著。以某企业应用情况为例,做下列说明:
(1) 农药原药干燥条件
每批产量 3600kg,湿料含挥发分(石油醚)20~25%,干燥成品含挥发分(石
油醚)不大于 0.1%,粒度 80~200 目,耐温不超过 50℃。
(2) 改造前干燥装置使用情况
采用气流干燥机,干燥时间 16~20h,随时有发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同
时蒸发出来的石油醚蒸汽排入尾气管网,造成严重浪费及污染。
(3) 改造后闭路循环干燥机的使用情况
每批产量 3600kg,干燥时间 8h ,干燥成品含挥发分(石油醚)0.02%,干燥产品直接在闭路循环系统中干燥完毕后进入包装工序。整个操作安全便捷,产量和
质量明显提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此外,经测定其溶剂回收率达 99.8%,产品
消耗成本大幅度降低。
技术特点
(1) 干燥介质温度不需要很高,但由于含湿率低(0.01%),具有很强载湿能力,
可对物料进行深度干燥,成品终含湿率可达 0.02%~0.1%。
(2) 产品在不含氧的条件下完成干燥,物料不存在氧化、变性和降解的问题,
并消除了爆炸、燃烧等危险。
(3)
可以全部回收溶剂,大大降低产品消耗成本,设备投资回收期短(约 0.5~
1 年)。
(4)
可以在原有干燥基础上大幅加大循环流量,加快干燥速度,更容易实现
提高生产规模。
(5)
闭路干燥,无废气和粉尘排入大气,不会引起环境污染。
(6)
可配套不同形式干燥器以满足不同工况的干燥要求。
石家庄六科环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刘鹏飞
公 司 名: 六科环保科技石家庄有限公司
企业类型: 私营企业
经营模式: 生产型
公司地址: 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区获鹿镇郑家庄村北
联 系 人: 刘鹏飞  先生  
联系电话: 031167364616
传    真: 
手    机: 18633039032
邮    编: 
主    页: http://liukeganzao.b2b.mydry.cn
           
  E-mail: liukeshebei@163.com
在线咨询:  
* 主题:
* 公司名称:
* 联系人:
电话:
注:两个联系方式必填一个。
Email:
* 反馈内容:
希望回复日期和方式: 希望方式回复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干燥设备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 广告业务:0519-89897519        媒体合作:0519-89897519
    设备导购:0519-89897519        信息编辑:0519-89897519
Copyright © 2004-2025 干燥设备网 江苏东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5804号-1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10228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1156号